今日青海乡镇志编纂小编为大家讲解关于志书编纂中不得不了解的“七大要素”讲解,下面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吧。
《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》指出:“地方志的体裁,一般应包括志书“七要素”,以志为主体。”这是中国上千年修志经验的结晶,也汲取了中国史学家治史的长处,这七种体裁各具特长,有不能互相取代的作用,要充分运用,才能把丰富,浩繁的资料有条不紊地,透彻、鲜明地反映出来。司马迁《史记》是多种体裁并用的。关于“七要素”问题,有不少的史学家各予已见,《地方志编纂工作规定》充分吸取了前人的经验,而在编纂实践中能灵活运用前人好经验的还比较少。胡乔木认为“地方志的体裁有很多问题,要在实践中努力探索解决”,要求大家“多多地考虑,多多的尝试”。我们编纂志书通常使用七种体裁,这是共性;如何运用体裁,主要使用什么体裁,又要因书制宜,由于内容的差异而各有人性,不能强求一模一样。讨论如何运用体裁时,要首先承认这样一个大前提,以免走进误区。
“述”
“概述”在旧志中是没有的,是黄炎培编《沙川县志》时首创。有的方志专家认为“概述”不是资料的载体,志书不是非从头看起不可,不必花太多的功夫去写它,“概述”只要能引起读者阅读正文的兴趣就行。有人又认为“概述”上可以发表议论,为建设献计献策,可以展望未来,充分展示编者的才华和水平。一百万字的志书用上三五千字,乃至一两万字作“概述”的都有,还有一部志书用卷首的彩照配上说明词来承当“概述”作用的,从提高志书可读性着想,志书设“概述”比不设好,写得精妙的“概述”对许多读者具有吸引力。
“记”
就是大事记这也不是资料的主要载体,凡“大事记”上记的内容,志书各篇章中都有翔实的记载。“大事记”只是把志书中重大史事从各门类中集中起来,依时序扼要叙述而已。内容浩繁的志书中设置“大事记”是必要的,它便于读者了解一个地方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或相互影响。“大事记”从纵向梳理了志书重大内容,使之条理、鲜明,无疑是增强了志书的可读性的。志书绝大多数都设有“大事记”或“大事年表”,写好“大事记”,掌握标准要适当,要防止宽滥。要适当运用记事本末体,避免情况过于零散。
“志”
这是志书中最基本的体裁,是资料的主要载体(也就是正文)。它主要特点是:只记不述、或述而不论。其它体裁不用还无大碍,如果没有“志”这部书就不能称为志书了。志书应该在保证系统记录各项基本地情的同时,要更翔实地更深入地记录一些重大情况和典型事实。就象电影电视那样,既要有全景扫描,又要有局部的特写,观众对事物感受才深切。
“传”
就是写人,也可说是以人写史,史从人出。充分写人,就能极大地增加史志的真切感,提高志书的可读性。二十四史主要是人物传记,旧志人物传比例也很大,新编地方志中记人物部分占比例约为5%~10%。我们壮族的名人李宁,在世界上知名度比自治区主席还高。覃应机访美,人家不认识他,只认识壮族中的李宁。其实写上成功人士积极进取、奋斗拼搏的生动事迹,很能体现时代精神,富有教育意义。新编地方志《规定》“生不立传”,其实这是一种陈旧的妨碍科学发展的观念。马克思主议哲学告诉我们,任何事物、人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。许多历史人物都是要分时期记述其是非功过的,把人简单分为正面、反面来处理,在历史范畴来说是反科学的。在志书中立传从严掌握是对的,需要防止你争我抢。但是严格到用生死来把关,似乎也严过了头。我看严格的标准还很多,例如规定给国家劳动模范、军委授予称号的英雄、科学院院士、世界冠军或金牌得主之类人物立传、在市、县中够资格的人一般不会很多。
志书写人较欠缺、大薄弱,从国家级的专家学者到普通读者,以及一部分修志工作者,都有此共识。从出版界来看,属各种人物传记的图书出得很多,还有好几种专门写人物的刊物杂志,历史上的、还活着的,七八十岁的,二三十岁都可写,没有什么忌讳。李鹏曾对《中华英才》的记者、编辑说,“你们打破了禁区,介绍人物的范围越来越大。”“过去写人物往往有片面性,一写就是歌功颂德,一出问题就连作者跟着倒霉。”“现在写人要保证真实准确,不要夸张,要注意不要把人物写得太死。”盖棺走论意义在于此。
“图”
包括地图、照片、白描图等。地图最早曾强是地方志的主要体裁、第一语言。志书古代称图经,经是图上所绘情况的说明文字,是第二位的。用地图来记录和说明一定区域内的情况,具有直观性、一览性、抽象性、合成性、比例与可测量性、几何相似性、地理对应性等七大优越性,这是其他体裁或手段不可能同时具备的。现在多数志书的多数地图是示意图,只作为文字叙述的直观展示,主要是发挥加强读者印象的作用。当然,这个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。但是应该期望出现更多的载录有丰富信息的地图。
照片,是事物形象的客观如实的记录,典型的照片可以成为历史的标记,具有深刻的纪念意义和巨大的认识功能。入志的人物照片,不仅要有正面人物的,也要有反面人物的。地方志的功能中有一项是给文艺创作提供素材。历史文学家要写昆仑关战役,不仅要知道杜聿明、郑洞国相貌、身材如何,也要了解日军头目中村正雄的嘴脸是怎么样,没有照片就难以下笔。拍电影找演员也没有依据。志书中不仅要有人物照片,还应有历史性建筑、典型生产工具和特色生活用具的照片,还应有各类地貌的照片。照片要是选得不当的,缺少史料价值和科学价值,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。
统计图,是统计资料的图形展示,能将社会和经济现象的数理方面情况,包括规模、水平、构成、关系、动态、分布等,直观地展示给读者。由于它使抽象的数值图形化,观后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。
“表”
是综合的以简驭繁的记录情况的一种体裁。一表抵千言,志书中适当设置序列表、人物表、情况表、统计表,可以节省许多文字的叙述。表能使情况具有条理性、直观性(序列表),自然也有增加可读性。志书中较多的是数据统计表,它能集中保存事物量变的资料,基本的统计表在志书中是不能缺少的。对于研究工作、决策参考是理要的依据。
从可读性来说,表格避免文字叙述的重复、罗嗦感。但表格是按栏目填写,重点难以详载,而且它只记录数值变化,不涉及原因,因此不能在经济部类中以表代文。数据表述“可读述”更强的是统计图,但统计图展示的资料较为有限,不能因图而废表。因此,志书的各种体裁应当综合运用,宜图则图,宜表则表,宜文则文,取长补短,相互配合,共载地情,争取达到完满境界。
“录”
在志书七种体裁中被排在末位,但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,它辑录一些重要的原始资料入志,往往倍受一些用志者青睐。《广西通志·军事志》就录有国民党在湘江围堵红军时,蒋介石与白崇禧的往来电文,披露了两大军阀既反共又互相色勾心斗角的真相,典型又生动,可研、可读、还可赏。
以上内容较多,希望大家认真阅读,更多关于志书编纂、乡镇志、行业志等内容资讯请关注本公司官方网站!